真正低调发大财的人,从不发凌晨四点的鸡汤,也不在朋友圈炫耀豪车名表,甚至聚会时连吹牛都懒得开口。他们只忙着三件事:进窄门、走暗路、耕瘦田。
这六个字你先记下来,可能就是你翻盘的关键。具体怎么理解?慢慢跟你聊聊。
一、进窄门:不挤热门的路线有一年我去深圳找大学室友,碰到一个做跨境生意的哥们。他随手给我看了张表:亚马逊卖手机壳的商家有12万多个,卖殡葬周边的不到200家。猜猜哪类更容易月入百万?答案一点不意外。
这就是窄门效应。查理·芒格说过:“反过来想,总是反过来想。”这个道理用在选赛道上再合适不过。
全网都在冲直播、抢流量,有人静悄悄地盯上了别人没兴趣的领域:给中东土豪定制黄金马桶;专修00后被爸妈砸坏的游戏机;做宠物的虚拟纪念馆,还用上了VR。
展开剩余76%其实逻辑特别清晰:竞争越少,利差越高。利润=需求÷竞争,分母越小,收益越猛。
我认识一个朋友,早年做跨境出口赚了几百万,他卖啥?植物种子。他把中国本地的一些花卉种子打包卖给海外,光靠这一项,利润就能翻几倍。生意被模仿后,他直接换了个小众市场,继续闷声赚钱。
二、走暗路:熬过没人看的时候张一鸣曾经讲过一句话:“真正厉害的本事,都是在没人注意时练出来的。”这话太对了。
我有个95后的朋友,疫情那阵关在家没事干,就研究起了TikTok无人直播,现在连睡觉都在赚钱。
还有个妹子,大学刚毕业没两年,一边做定制蛋糕,一边在小红书分享制作过程。粉丝不多,但几乎全是本地精准用户,私信下单的多到她都忙不过来。蛋糕做得漂亮,复购特别高,现在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甜品品牌。
大多数暗线项目都有三个阶段。第一是没人看见的时候,默默打磨,别人都在聚光灯下拼命露脸,你一个人在角落闷头干活;第二是突然某一天,粉丝暴涨,订单爆满;第三就是开始持续变现,每月收入直线上升。
很多人坚持不到这里。不是技术不行,是心理抗压不够。明明做得很好,却始终没人点赞,没人理,熬不住就放弃了。
坚持久一点,黑箱期一过,外面的世界真不一样。
三、耕瘦田:在贫瘠中找到爆点拼多多刚上线时,没人看好这个平台。淘宝、京东都在那儿,它凭什么有市场?但它看准了一个方向:“农村包围城市”,靠低价切入,把不起眼的市场做成了主战场,结果成了后起之秀里的头号玩家。
冷地战术有三步:第一是挑没人想碰的领域;第二是用资源优化,把原本没人要的东西重新打磨一遍;第三是在这个领域形成壁垒,哪怕别人模仿也难以突破。
曾听过一个狠人操作:手里囤了一大批压仓的男士内裤,卖了几年卖不动。后来灵机一动,把它改成老年纸尿裤的内衬,专供养老院,单品利润翻了十倍。这种从垃圾中找金子的能力,真不是谁都有。
很多看起来快不行的行业,换个思路切入,也能翻盘。
那普通人要怎么走出困境?第一步,砍掉伪需求。每周花点时间写张纸条,左边写“最近我为什么烦”,右边写“这事三年后还有意义吗”。连续做三个月,你会发现自己很多情绪,都是因为别人的标准,而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。
第二步,造黑暗密室。像张小龙做微信时,每周给自己留10小时不接电话、不看群消息,就一个人死磕产品。这种绝对孤独,才是灵感最常来的时候。
第三步,玩逆向施肥。把你现在手里的资源都列出来,问自己:“如果这些都没人要了,我还能怎么玩出价值?”思路反着来,很多突破点都在你看不起的角落里。
别老盯着热门风口,真正适合你的机会,是从你手里的东西出发,再倒推出路径。就像我们小时候做数学题,先从答案开始,再反推公式,最后才能找到能解的关键点。
想把钱赚到手,靠的不是猛冲,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冷线、那条窄道、那块被别人忽视的地,好好干,慢慢来。
你手里有什么资源?你擅长什么?你真正想得到什么?答案早就在你身边。
发布于:福建省
